立即注册 登录
中国教育论坛 返回首页

wangdeyu1230的个人空间 http://www.chinaedubbs.com/?363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语文教育应是国魂教育

已有 326 次阅读2016-3-17 20:12

语文教育应是国魂教育

——走积累、感悟与生成三部曲

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一中   王德宇    邮编:122624

老鼠杂食,鼠性灵活;马吃草,马性雄健;狼吃肉,狼性十足……如果吃乱套了,哪一个都会丧失根本,吃出病来。

一件衣服,整体看,可见其优劣档次。若盯准某一部位,细加钻研雕琢,必会破坏对衣服的整体感观。如果再细分解各部位进行钻研,定会丢掉这件衣服,即使它再好,也会成碎片。

一个人,语言和文字就是他的精神家园。正常情况下,不能说话或不会说话,就是弱智或白痴;不能书写或记录自己的心声,就失掉了灵魂;胡说胡写或终日抄写就变成了疯子,而假话疯话套话却是疯子的“活命符”。

我们的语文教育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以上问题,下面谈谈我的看法,望诸位共探讨之。

一是积累不足,基础不牢。

掌握必备的字词、修辞、语法、文体等基础知识,是学习语言,规范语言的基础,不可缺失。目前有人提出淡化语法和文体,很不妥,否则自说自话,各说各话,禽言兽语,岂不乱套。这些我们做得不够。

必须储备一定量的经典,尤其是国学经典,因为那是我们语文最重要的养料。文化从历史深处走来,同我们的民族一样,不断发展壮大和完善,而国学是我们的文化根基,不可动摇。不能全部接收,更不能全盘否定,而是继往开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是我们的文化河流,减少会枯竭,断流会死亡。经典里有我们的文化传承,文明薪火,民族精神和做中国人的底气。我们不复古,但更不能忘本,否则灵魂无所依。这点我们做的瞻前顾后,畏首畏尾,远远不够。儿童、青少年、青年阶段,头脑中储备足够的优秀的国学经典和文化思想,将是民族大事、国之幸事。

二是肢解课文,缺乏深度感悟。

从小学高年级一直到高中,学语文就逐渐变成痛苦的差事了。

其中阅读理解部分的试题是罪魁祸首。这是目前语文教育最大的问题,师生最大的苦恼。死记硬背答案,却常常用不上。一些高明的老师制造公式往外套答案,忙得昏头涨脑,却总是很难做对。因为出题者总是不断的钻研出新的出题点来,为了有区分度,有的题简直如哑谜一般,能难倒专家教授,甚至是作家本人,以致造成一些闹剧。试问,丢掉所谓的“标准答案”,有几位老师还能教,几位学生乃至成人还能做得上。文章本是语言艺术和思想文化的载体,请问这两样有标准吗?这种破坏文章整体的做法,让学生遭罪,导致很多走出校园的青年人惧怕语文,不但没有培养成阅读习惯,而且还间接导致了漠视主流文化的思想意识。

学习语言文字本是人的精神食粮,应该是多么快乐的事,为什么如此痛苦呢?

笔者在教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和《曹刿论战》的时候,我就想,这是多么好的经典文章,里边蕴含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担当意识和民贵君轻的治国思想,还有智慧的启迪和对生命的思考,闪烁着人性的光芒。让学生熟记成诵,理解文意,有所感悟,对青少年来讲,终生受益。学生那种从心灵深处得到的感悟,将是指导人生方向的重要情感,这是多么好的设想。

可是,当我翻阅教师用书和教辅材料时,我的心灵受到了打击,不禁寒颤起来。如果像我那样教的话学生得不了几分,因为到处是知识点,到处是考点,而且多数都很精当,也很重要,少数偏难怪题还不算。试问,谁敢不要分呢,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有意无意的只有围绕着知识点转了,老师和学生敢不这样吗?掌握那些考查点已经很不容易了,哪有精力或时间进行心灵的洗礼般的感悟呢?只好把感悟冲淡得虚无缥缈或无影无踪了。

课文犹如一株苍翠的大树,枝枝干干叶叶完全分解开,每一点全有作用,我们从中可见桌子椅子床和燃烧的火焰以及带来的光明,就是不见大树,更无法去认真的看看大树,欣赏大树,感悟大树。一张试卷定乾坤,这就是考题给闹的。是呀,题出简单了,没分量,也没区分度;出难了,虽显示了水平但多数人做不上。高考语文卷很难得分,让专家学者教授们都来做一做吧,看看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学生们辛苦得像苦行僧似的学习却屡屡考丢信心。然后再问一问,语文是不是这么个学法,为什么艰苦的劳动换不来应有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语文伴我们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工作、学习、生活、交流,点点滴滴,甚至在梦中,都离不开它。语言是精神世界的展示,是表现思想灵魂的工具,若民族性的惧怕它,不亲近它,将是多么可怕的局面,又将扼杀多少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基因啊。

毫无疑问,我们的语文教育,尤其是占了大部头的阅读理解出大问题了。不是阅读理解本身出问题了,(很多阅读理解的题干设计很好,很精当,只有少数题干简直是祸国殃民。)而是阅读的宗旨出问题了,出了方向性的问题。我们应该冷静的问一问了,阅读到底要给学生什么?——就是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形成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学生的思想体系。而事实上我们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直接的阅读目标分解碎了,无法形成系统的感知、认识和再创造。现在的做法是分解得越细越好,而事实是分得越细离阅读宗旨越远,甚至危害越大。这种失误,不仅是语文学科的,而是影响到整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系统,不够大气,思想凌乱琐碎,甚至委琐,进而是民族精神缺失。方向远比目标更重要。

尽管如此,也不必失望,我们的文化灵魂还在,越分越细的阅读知识点不是把文化分解没了,而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罢了。经过这一段的沉淀和反思,只要调整方向,就是语文教育“涅槃重生”的时刻,就是引发民族精神振起的时刻。我们的语文教育理所当然得担负起这个使命。

对于阅读,直接目标是感悟,理解分析为感悟服务,感悟到的就是学到的真知识,感悟的多少深浅就是学习的水平。考题就要考感悟,这是指挥棒,全体师生都会感悟起来。不考各式各样的阅读理解题干不可怕,可怕的是学生没有感悟。试想,课堂在感悟,学生在感悟,进而引发全民在感悟——感悟生命的价值,感悟国家的兴亡,感悟我们的发展方向,感悟自然,感悟社会,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前进动力。在这种氛围下,一定会出伟大的思想家,鉴赏家,文化大师,贤达巨匠;一定会培育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定会提振国家的正义力量。

三是思想涣散,缺少主流,不能真实作文。

前几年有一种导向,大力倡导尊重个性、发挥特长的教育,宣扬小组合作,团队合作的精神(不耻下问,教学相长等却淡出舞台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教育措施和教育规则,这符合时代潮流,和世界接轨,好像没有问题,不能怀疑,但很多人仍有质疑,总觉得别扭,却没有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

实际上这种提法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偏离,是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的结果。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特点讲究“和”,追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以“和”为主,但从没否定个性差异;而西方的文化特点讲究“分”,分得越清楚越好,追求“分工合作”,“团队精神”,以“个”为主。中国文化好比象群,和睦相处,互利共赢,本身就是团队;西方文化好比狼群,在利益面前分工合作,之后便分而食之,它们若不讲究团队就会灭亡。鞋的大小只有脚知道,思想观念的产生一定要扎根在本民族的先进文化土壤上。西方人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分得清清楚楚,中国人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文化基因,朋友吃饭喝酒就得抢着掏钱,你若敢和父母分得明明白白,你还是人(中国人)吗?

自古以来,中国的读书人在文化里还贯穿着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那种“仁以为己任”,“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世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崇高追求,那种充盈宇宙的恢弘大气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主旋律。而今的语文教育还剩多少呢?教师还剩多少呢?目前的文化领域还剩多少呢?值得反思的是民国时期或建国之初,出了许多文化大师,思想大师,语言大师,至今人们仍无法企及,而建国后尤其是近些年,思想领域里的传统因素却非常惨淡了,然而别的文化如潮水般涌来,乱象丛生,狼性十足。这就是文化缺失的影响,舍本求末,民心漂浮。对浩如烟海的国学思想宝库,我们撷取的太少,再加上西方文化的碰撞交融,我们的思想更显得模糊不清,常常是左右摇摆,飘忽不定。

还有师生缺少对有限的文本感悟,极少有学生形成具有民族特质的思想体系。没有思想,于是学生的作文乌压压的在说假话空话套话,苦不堪言。文字堆砌成文,变相抄袭成文,就是鲜有表现自己思想光华的作文,就是鲜有表明自己独立个性的作文。可悲的孩子们,有多少人灵魂在流浪,思想在漂泊,精神没有家园。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语文教育,会做文者有几?能真实的抒写心灵者有几?能写下水文的老师有几?毋庸讳言,我们的语文教育,破坏了语文功能,没起到对学生应有的人文教育,却强化了造假功能,学校是真理的阵地,不是说假话的乐土。

从感悟做起,必须下大力气从点滴做起,一个字词、一句话、一段文字的真实感悟,都会是思想的提升,人格的发展。积少成多,能写出或浅或深的感悟文字,自然就能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体现自己的独立人格。心中有,口能说,笔能写,对生命有尊重,对国家和民族有担当,对社会有责任,“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思想和情感自会流于笔端。没有感悟,内心失落,眼内自然空无一物,虽锦衣玉食,却精神盲从,虽丰泽厚爱,却贪得无厌。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的改革,不是教学方法的改革,而是教学方向的改革,即由重知识到重思想的转变。热爱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们的国民基础,有认同感,并且一脉相承。这种思想上的改革,不但体现在语文课改上,也体现在各门学科、各项事业的改革上。

语文改革,迫在眉睫。

进一步概括,语文课改无非是三部曲:基础知识的积累(包括经典国学文献的积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补充)——对文本知识的感悟(包括大量的名著阅读。同过去相比,主要是阅读理解部分改为阅读感悟部分。)——生成思想体系,形成作文,完善人格。(前两部为第三部服务,以第三部为主。)

这样,语文课堂一定会生动活泼起来,因为以学死知识为主变成了以思想碰撞与发展为主,语文不再恐怖,而是学生精神世界的发展需要。课堂上具体的做法也要简单化,无非就是读读背背,想想讲讲,讨论讨论,写写练练,让思想的翅膀飞翔起来。这就是学习语言,这就是深化思想,这就是传承文化和发展文化,这就是最好的语文成绩。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wangdeyu1230 2016-3-17 20:20
救救孩子,救救国魂!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QQ|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4-5-3 15:37 , Processed in 1.17888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