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能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是什么?是优越的生活条件,还是不惜财力换来的名校教育,亦或是假期出游见识不同的风土人情?无数父母努力把孩子送入最好的学校,希望他们接受最好的教育,然而却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来说,在心智尚未成熟,三观还在养成的关键时期,父母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最多,带给他们的影响最大。要知道孩子本就是善于模仿的,他们看到什么虽然不会立刻模仿,但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下次发生同样情形时,他们做出的反应便是平时所受教育最直观的体现。 我们时常会被网友的一些照片感动,比如下面这些图片你一定见过: 一位网友在长沙地铁看到这样暖心一幕:等地铁的时候一个宝宝问脚下踩的脚印是干嘛的,爸爸妈妈还有外婆(奶奶),特别耐心地给他解释是排队的,并且整齐地排了队给宝宝看。 地铁车厢内,孩子把爆米花洒了一地,父母跟孩子一起,一粒一粒捡起。 下雨天,在一个地下通道入口处,一位母亲把左手放在自己孩子头上,为他挡雨;而她的右手拿着伞为一个佝偻着腰的老大爷挡雨,这位老大爷是一位流浪汉,而这位妈妈一直慢慢地跟随在他身边。 这几张图片相比各种明星热门话题来说,简直不能更普通了,他们都是生活中的平凡人,他们就在你我身边。但为什么网友会愿意为他们如此不经意的行为点赞和转发呢?原因无外乎是他们很好地践行了这样一句话,“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前苏联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是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衣服,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其他人,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所有这些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意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不可忽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孩子未知世事时,父母就是他的榜样,他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行为,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去要求孩子,必然会遭到孩子的抗议。如告诫孩子玩手机时间长了视力会下降,自己却在一旁不停的刷着手机;希望孩子能和周围的小伙伴相处融洽,父母双方却在家里为小事而争吵;周末让孩子多走出去亲近自然,自己却宅在家懒得外出......家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仅给了孩子反驳的理由,甚至还会让亲子关系产生隔阂。 不要觉得处处给孩子做榜样是一件辛苦的事,要知道,家长以身作则,其实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在更好的教育孩子的同时,自己也在慢慢成为更好的家长。 |
|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5-5-1 00:45 , Processed in 0.98176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