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吃苦,苦一辈子,不怕苦,苦一阵子》 《学习上吃苦,一辈子受补!》 《不吃学习上的苦,就要吃生活上的苦》…… 眼熟吗? 这些制造学习焦虑的文章标题是不是也曾经出现在你的朋友圈里,转发者有可能是你的爸妈,也或许是你曾经的高中班主任。作为我们的父辈,他们大都出生在改革开放前后的70、80年代。那个时代,整个大环境下的教育理念都在向“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奋斗格言看齐。即使后来中国的教育不断改革,由于“分数”一直被明里暗里的放在首位,“苦”字一直奠定了孩子们从小到大的学习主基调。 从赢在起跑线到全民鸡娃,再到内卷,新词层出不穷的背后,暗示着愈发激烈的社会竞争。 生理的苦不叫苦,精神的苦才是真的苦。 学习确实没有捷径,当然需要勤奋刻苦、努力坚持、认真执着。然而,学习的良性状态应该是快乐的。同学间的思辨发人深省,挑战难题让人兴奋,逾越障碍时思维的火花尽情跳跃。 活到老,学到老。 相比一昧地灌输知识,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小学预备班立足当下,始终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导向。 湖州帕丁顿双语学校 小学预备班 小学部名师工作室自主研发幼小衔接国际化特色课程,解决“学业+素质〞 双向培养的时代需求。 |
|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5-4-30 23:29 , Processed in 1.02320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