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教育论坛 首页 社会 查看内容

深度挖掘数据,解码就业质量——信索“2+3”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评估系统 ...

2016-8-8 17:25| 发布者: chinanews| 查看: 817| 评论: 0

随着高校一再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节节攀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显示,今年我国有765万大学生毕业,比去年增加16万人,再次刷新最高纪录。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国家与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自2013年起,教育部要求全国高职院校编制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力图通过就业质量的监测工作发挥风向标、警示灯与反馈器的作用,促进高校进一步优化专业结构,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但是从目前的就业质量报告编制工作来看,往往停留于总结排名,缺乏对数据的深度挖掘,难以实现报告编制的初衷。究其原因来看,当前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编制缺乏深度挖掘思路,无疑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

 

当前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的基本思路

当前大多数高校在就业质量报告编制时,往往遵循着“硬指标+满意度”的思路:硬指标代表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客观评价,满意度则代表着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观评价。

研读各大高校的年度报告,就业率、薪资收入、专业对口、工作稳定度、名企就业率这一类客观的硬性指标,成为了各大高校衡量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

我们不可否认,这些数据呈现和指标罗列,在某种程度上,确实能体现学生的竞争力和就业质量。但这些就业数据仅仅是就业质量的结果,是学生深层次、稳定的就业能力在现实结果层面上的表现,并不一定能真正全面客观地衡量出就业质量。正如下图所示,就业结果的数据不一定等于这份职业是好的,在长远来看也不等于真正有竞争力。我们不难推测,月薪4k的同学在长期职业发展上一定是优于月薪6k的同学。

另一方面,当前许多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在硬指标之外还会使用毕业生或者相关用人单位的满意度来衡量毕业生就业质量。但是,满意了就等于真的培养质量好吗,就真的代表了高质量的就业吗?

满意的内涵,是指需求被满足,或者实际情况符合期待之时,我们会产生的愉悦的心理状态。在理想状态下,学校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所以学生毕业之后获得了好的工作,在就业满意度的调查中打了高分,同时用人单位招到合意的人才,也在满意度调查中打出了高分,三方皆大欢喜。但是,“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就业期待和心理状态。一名毕业生对其岗位的满意度低,或许只是反映了其不恰当的就业心态,如果对此直接粗暴地下结论——就业满意度低,学校培养质量不好,显然有悖初衷。

可见,当前流行的就业质量报告框架,的确难以实现对高校毕业生培养质量的恰当评价,更不能如教育部文件中提到的“切实把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相关信息,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的要求,为教育培养环境提出精准反馈。

 

当前高校就业质量报告缺的是什么?

1.关注时间维度,突出过程性与发展性评价

关注就业质量,不应该仅仅关注学生毕业半年至一年内的短期就业结果,而是应该向两端扩展,形成始于学生入学并持续整个职业生涯的长时程评估。为此,应该在学生入校时,关注其就业潜力;在整个在校阶段,关注其就业能力的发展轨迹,发现培养增值的上升期、平台期、瓶颈期和关键拐点等;毕业生毕业之后的就业情况,更是充满了各种不可控因,需要延长其关注期。

随着90后成为职场新人主体,就业更是成为一个多元化的现象集合,无论是在“创业的路上,还是“各类考试和深造的路上”,他们的就业潜力经过高校培养都拥有无限可能性,每个毕业生的生涯发展都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而不应该是反映在报告上冷冰冰的“失业率”。毕业生在进入职场的3-5年中长期,更是职业发展的黄金期,其对高校培养的反思对学校的提升价值更是不言自明。因此,高校就业质量评估首先应当关注时间维度,展开过程性与发展性的评价。

2.关注数据深度,突出就业能力素质的评估

在关注时间维度的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还应当深度挖掘数据,从深层次发现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潜力。在当前的一些报告中,也会关注学生的一些职业的素养或能力,例如思维、表达、社交方面的能力和一些工作的基本素养。这些能力确实属于高校培养目标的一部分,也是直接关系到就业质量的因素之一。但是,当前多数报告的评价方式都是让毕业生评价自己在此类能力上的掌握程度,或者在职场中的重要性以及对工作是否有帮助,评估的信效度均难以保证,更是缺乏一套标准化的工具,无法真正帮助学校理解其毕业生的能力是否得到增值。正如我们在测试智商的题目中,应当根据具体智商表现设计客观题目,不能问答题人你会不会这道题目,而应该要求写出答案是多少。因此,高校就业质量评估应当摆脱自评模式,深入考察毕业生就业质量背后的决定性因素。

3.对教育培养环境提出精准反馈

在关注时间维度评价与深度解析数据的基础上,一份好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应该能够体现对学校教育培养环境的精准反馈,提出针对不同特点和特色的学校、院系乃至专业的具体建议。为实现这一目的,需要从科学的教育评价角度出发,参照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一个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素质模型,以此为出发点衡量学校教育培养环境的优势与不足。

事实上,除了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职业能力之外,毕业生的就业质量还依赖于一套跨学科跨专业的“通用素养”或者“核心素养”,这些素养成分往往与学校整体的心理和社会因素有关。例如,学生的适应性、乐观性、开放性、主动性等心理素质特征,往往会对就业质量产生关键性影响。而在另一方面,学生是否能够建立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也能成就就业质量的高低。如果不全面考虑这些影响因素,即使完整测评学生对学校教育培养环境的反馈信息,也无法精准对接到具体的教务教学工作,提出有效的建议。

 

信索提出的“2+3”模型

北京信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心理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相关专家学者,开发了一套以“就业力+创业力”为核心成分,“就业质量调查+就业能力评估+就业培养环境监测”为基本框架的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测评系统,引入教育评价中使用的素质模型的概念,旨在用发展的眼光来看毕业生就业状况、运用更加科学的测评体系来监测就业状况,使得调研结果能更加有效的与学校的教学教务工作结合起来。

 

与此前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就业质量评价系统不同的是,信索所推出的这一系统较好地解决了上述三个缺陷,从而可以为全国高校提供一个新颖可行、准确有效的教育评价工具:

(1)建立时间维度的评价: 在同一理论模型框架之下,建立一个从学生入学在校、毕业之后和毕业中长期均适宜使用的测评体系,时间覆盖更广。将焦点放在就业能力的评估上,而不是仅仅在就业之后某个时间节点上的“硬指标”或者“满意度”。以学生实际的生涯发展规律为准则,无论生涯发展的哪一阶段都能评估就业能力,即形成发展性过程。从而在就业质量监测中不仅关注毕业生真正的就业能力,更关注其存在的就业潜力。

(2)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不仅限于数据层面的客观现象和满意度层面的主观评价,更关注学校的培养目标的客观达成——真正提升学生获得高质量就业的就业能力”,以及培养质量对接社会需求的动态匹配——“怎样的教育培养能提升社会当下真正需求的就业能力”。使得就业质量的指标对培养质量的诊断精度更高,科学的理解就业质量数据背后的价值

(3对教育培养环境提出精准反馈:在相关评估调查中建立一个包含职业因素心理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视角的复合型能力素质模型,以科学测量的方式全面客观评价学生的就业能力和潜力。现象层面的结果,结合复合型能力素质模型进行分析。一方面,模型包含影响就业的各个因素,能有效的解释就业结果;另一方面能够在就业之前,综合各个因素有效预测就业结果,发现真正需要高校关注的、可以着力提升的关键点。以此为基础,再结合高校特色,对培养效率精准做出评估,提出针对不同特点和特色的学校、院系乃至专业的具体建议,做到直接精准对接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信索教育隶属于信索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长期为各级教育机构和各大高校提供高质量的学区教育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课程及培养方案提升、毕业生就业力的测评与提升,高职高校专业分科设置优化、高校学生生涯规划与创业辅导、创新创业辅导等服务,是国内优秀的高校咨询顾问专业机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4-3-29 03:11 , Processed in 1.03469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