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教育论坛 首页 社会 查看内容

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校企合作新模式

2015-12-24 13:15| 发布者: chinanews| 查看: 579| 评论: 0

    行业协会推动校企双方深度融合

     ——德宏州中等职业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普遍模式,这种办学模式决定了其专业设置、培养模式、学生实习实训、毕业就业等都与企业、行业有着直接关联。“订单培养”是当前教育部门借鉴企业“订单生产”概念而提出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所谓“订单培养”,就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合作学校签定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双方共同选拔学生,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和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组织教学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办学模式。“订单培养”的核心就是供需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明确双方的职责:学校保证按需培养人才,学以致用;用人单位保证录用合格人才,用其所学。

一、实施背景

学校先后挂牌云南省第36职业技能鉴定所、云南省安全生产培训第13站,从学校合并后的2008年至2014年,平均每年为德宏电力从业人员特种作业操作证培训考核和维修电工、发电运行工技能鉴定1500多人;在学历提升方面,学校从1999年起与昆明理工大学联合办学,面向德宏州整个电力行业开办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供用电技术本专科专业共10个班,毕业生近500人,为全州的电力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先后与盈江星云有限责任公司、盈江支那河水电开发有限公司、盈江勐源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德宏秦瑞发电集团、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德宏秦瑞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联合办学。在几年良好校企合作经验及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在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就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促进就业等进行了多次商讨,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合作目的,双方就校企深度合作、订单培养的相关事宜,经友好协商,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并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取到了很好的成果。

二、主要目的

学校本着有利于学校进一步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完善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达到企业与学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互惠双赢”的合作目的,实现学校和企业相互融合,培养教师、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较好地将学校、企业、学生以及行业协会的利益统一起来,为当地电力行业和职业教育发展做出杰出贡献。

三、合作过程

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于2014年11月,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与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其订单模式为: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选定学校2013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6班全体学生、2014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7班全体学生、2015级发电厂及变电站电气设备安装与检修8班作为行业协会订单培养学生,与乙方学校联合成立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水电站运行与维护订单班;订单班前三个学期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所通过的人才培养方案,由学校自行组织、行业协会配合进行教学,第四学期由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进行培养。订单班每班招生(工)人数:35人左右。

校企双方选派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技术人员、教师共同开展教学,共同培养和考核,工学一体教学结束,由

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牵头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考核合格由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联合会员单位和学生本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

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做法主要有:

1、以我校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共同研讨、修订完善以“任务引领、做学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共同制定核心课程标准,推进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模式改革。

2、按照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与岗位对接,教材与技能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设计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合作开发课程、编写《发电厂电气设备运行与维修》、《电力拖动与控制线路》、《可编程技术及应用》,到企业按典型工作任务录制教学视频,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3、企业管理人员、行业专家、技术人员承担企业管理、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校内教师积极为企业开展专业理论和部分实践(触电急救)的教学,实现师傅及老师、教师及师傅的转变。

4、学校以“国家示范校建设”为契机,对传统的职教课堂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将传统课堂变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工学一体化”课堂,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职教课堂缺乏吸引力的问题。

5、把学校办到企业,德宏秦瑞发电集团勐典河一级电站提供学生食宿,学校定期派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35名左右到企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学生提供生产实训指导,学生按生产流程实行专业生产岗位定岗、轮岗两个月,学校派1--4名教师参与全程管理并参加企业生产实训实践,实现了教师进到企业岗位锻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保证了“做中教、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学习情境模式,使得学生“上岗即上课”,把企业变成学校,解决了行业、企业专家不方便到学校兼职的弊端。

6、工学一体教学结束,由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牵头,根据能上岗、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组织对学生进行考核,推动了评价模式的改革。

7、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德宏秦瑞发电集团捐赠部分教学设备与学校共建机电一体化理实一体实训室,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和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职业教育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使之成为校企深度合作的桥头堡,成为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校内教学基地,成为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与职业能力的校内真实场所。

四、合作成果

通过两年的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办学,深化了我校的课程改革,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了资源配置,实现了办学创新。以下是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取得的一些成效。

(一)推进化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合作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办学的市场化、社会化,提高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发展,也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把企业的最新技术和行业信息传递给学校,专业教师可由此获得最新的信息资料,进而转变教学,并加大对行业信息的收集用于指导教学工作,大胆抛弃滞后的教材,编写适合校企发展需求的校本教材。校企合作办学,不仅优化了教材,推广了新技术。

(二)整合了资源,提高了教学质量

订单培养的“工学一体化”教学。也就是说,学生学习不在传统的教室里,而是把传统教学变为“学习”和“工作”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要实现“工学一体化”,提高专业教学质量,就必须建立职业情境。学校的教育资源(设备、技术等)往往落后于企业生产一线甚至不具备职业情境,而校企合作能很好地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我校与德宏秦瑞联合发展集团的合作化解了这个矛盾,提高了现有资源的利用率。

   “订单培养”建立在校企合作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之上。企业信赖学校的教育质量,而学校也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教育服务。校企双方在此基础上,通过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形成一种法定的委托培养关系。通过签订用人和人才培养的“订单”,明确校企双方职责,学校保证按照企业需求培养人才,企业保证录用合格人才。“订单培养”的实施过程,实际上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优势互补、相互协作的过程。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校选派出骨干教师,重点对学生进行社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政治思想道德等的教育与培养;企业则选派出有丰富管理经验和熟练操作技能的业务能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工作场地和生产设备,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操作训练,培养了毕业生的岗位工作技能。

(三)打造了 “双师型”教学团队

“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是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通过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全部18名专业教师到德宏州电力行业协会会员单位的秦瑞联合发展集团、安琪酵母(德宏)有限公司、德宏秦瑞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参加企业专项技能实践,为学校“双师”职教学团队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从业能力

传统课堂教学缺乏吸引力,学生难管难教对教师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将教与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完成实践学习,而把传统教学变为“学习”和“工作”相融合的“一体化”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会空前高涨。因为枯燥的理论不再是抽象的了,变得看得见、摸得着了,学生边学边干做,在做中学、学中做,学起来很有趣,记得也牢。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亲自体验生产实践活动,这样即可以锻炼学生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技能,又可以增强他们的岗位意识、组织纪律性、协作精神和敬业精神,大大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真实工作环境和现实岗位训练,学生熟悉了专业岗位,培养了在生产第一线进行现场技能操作及管理的能力,一毕业就能熟练地参加生产实践,提高了学生素质,增加了学生就业竞争力。

(五)“订单培养”的“三赢”结局

一方面,企业通过“订单培养”,最直接地表达了企业对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最直接地参与培养方案的制定,最直接地参与教学全过程,因而可以实现企业对人才“即插即用”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通过“订单培养”,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率,从而降低了学校的办学风险和成本,实现了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和利用,此外,“订单培养”也增强了学校的市场意识,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声誉。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订单培养”从根本上解决了在校学习的职业针对性、技术应用性以及就业岗前培训的问题,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必然选择。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难题。

五、体会与思考

(一)长效机制建立问题

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在校企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推动和保障校企合作工作的正常开展,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的主体,一个是人才的输出者,一个是人才的接收者,他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为此校、企双方合作必须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内部运行机制,建立起校企平等互利、责权相应、双向互动管理制度,在制度层面规范校企双方合作关系。实现企业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质量保障、科学研究、办学基础设施建设,到办学经费投入,能实现实质性地指导和引导,并能从办学经费和教学科研设施等方面给予学校大力的支持与扶植;同时实现学校对企业能够提供有效的服务,协助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和管理问题,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与市场竞争能力,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互惠共赢。

(二)企业的积极性问题

企业利用其拥有的人力资源与其他生产要素相结合,提高企业的物质生产率,最终实现企业自身的利润最大化。积累足够的人力资源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企业“专业性”人力资源既可以从外部劳动力市场获取,也可以通过企业自身的职工培训积累,还可以通过与学校的订单培养合作获得,因此,每个企业都有订单培养的潜在需求。同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企业无暇顾及校企合作。对它来说,校企合作尚处于“锦上添花”阶段,而不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过程。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势必严重影响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订单培养是深度校企合作的一种模式,“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之路是艰难的,“订单培养”“工学一体化”只是迈出了探索的第一步,接下来还要根据目前的实践效果去不断地调整课程设置,开发相应的学材,逐渐完善教学和评价模式。我深信,只要不断探索,虚心汲取经验,再加上自己的实践摸探索,在校企双方的不懈努力下,深度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之路会越走越通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4-4-17 01:52 , Processed in 1.05539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