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教育论坛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明明很努力,却跟不上进度?小心你已经掉进这些“坑”

2017-12-20 15:08| 发布者: 代发| 查看: 243| 评论: 0

blob.png 

 

(一)

在辅导班度过了痛苦的一年

 

初二那年,小林同学的成绩处于班级中上游,考虑到初三要新增化学科,于是他报名了一家全国知名的辅导班,希望冲刺重点高中。根据当时的水平,他进入了一个培优班型。

 

初二学年末,在机构的期末考试中,小林的分数达到了升级班型的条件,比标准线高了一分。但他心里很清楚,这高一分的成绩对他来说属于超常发挥。小林表示还想留在原来的班上学习,但是在妈妈的强烈要求下,小林还是无奈升级到了更高的班型。

 

从此,小林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新课堂的节奏很快,一节课下来,小林要学习和练习大量题目。但大部分时间他却在忙于抄笔记,对课堂上的内容,他并没有时间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因此,小林在课堂上并没有真正听懂,下课回家后,只能靠课堂上的笔记和模糊的记忆,费力理解老师今天讲过的内容。整整大半年,他都在拼命追赶课堂的学习内容和进度,看似越来越努力,但却是越来越吃力,周而复始地进行抄笔记和做题目的机械动作,成绩却没有提升。

 

只有小林是这样吗?

不!在“快又多”的课堂上,其实很多学生都面临着如小林一般的困境。0

 

blob.png 

 

(二)

“快又多”的课堂,真的适合多数学生吗?

 

课堂效益,简单来说,就是一堂课下来,学生收获的多少。

 

学生更多关注在课堂上学到知识的多少;家长更多关注课堂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而对于老师而言,课堂效益,更强调其整体意义,也就是怎么让更多的学生受益。

 

谈课堂效益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学生如何从?

 

纵观优等生的学习经历发现,无非是以下2种方式:

 

一是学生通过大量练习,获得解题的感觉和套路,在“做得出来”之后再通过自行琢磨领悟,理解知识点的数学原理;

二是学生先在老师的点拨下,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培养思维能力后,再附以适度的练习进行巩固。

 

blob.png 

 

对于已建立起较完整知识体系,属于数学天才的孩子,老师对其作用并不大学生自己就能摸索出当中的数学原理,这是已经内化在自身数学能力里的东西。然而,对于大多数人特别是初中和小学阶段尚未建立起完整知识体系的学生,老师需要教他们怎么去摸索,除了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快又多”的课堂节奏是一种理想化的节奏,这种节奏适合少部分思维很快、特别拔尖的学生,但是在每个班这样的学生一般都只有几个。所以,这样的课堂通常教学节奏很快,课堂气氛也被成绩拔尖的学生带动得热烈。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不少学生总是“置身事外”,或者对课堂内容一脸迷茫。

 

教育是普适性、大众化的,是“常人”教育,不是 “天才”教育。即课堂教学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学生的智力特点、基础知识等呈现着明显差异,只顾少量“领跑者”而不顾大量“陪跑者”的课堂,其结果是导致一批又一批的“陪跑者”渐渐掉队并退出。而这种只令少部分学生受益的课堂,是没有达到我们追求整体课堂效益的目标的。

 

blob.png 

 

(三)

什么样的课堂,课堂效益更大?

 

生活中我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通过合作,能汇聚出巨大的力量。在学习里,也存在着“众人拾柴合作”的学习方式。比如:小组教学法。

 

小组教学,指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教学活动。在小组合作的课堂上,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变得更多了,通过思维碰撞,大家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合力学习课堂上的内容。每个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角,而不是陪跑者。

 

简单来说,小组教学有以下两个特点:

 

1. 独立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快又多”的课堂教学最大的问题在于学生常常是被“教”会的,而不是自己“学”会的,因此学生常常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学习与发展是一种社会和合作活动,它们是永远不能‘教’给某个人的。”所以小组合作教学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让学生在合作规则下步步探索并解决问题。

 

当老师反复讲解一个知识点但学生还是难以理解时,学生很容易自我否定,认为自己很笨,学不懂。但往往学生只是在某一点上无法突破,并非智力因素造成。在小组合作的探讨交流下,通过参考同龄人的思路,学生会更容易理解,从而突破思维上的障碍,再在独立思考后真正学懂知识。

 

成功的小组合作常常是这样: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然后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不明白的同学此时可以积极发问,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这时,学生已经通过讨论和分享,获得了多种解题思路,老师的讲解更多是验证结果,及总结补充,而并非“教”学生。

 

课堂是属于所有孩子的,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教学便是如此。

 

2. 通过互帮互学获得积极情感体验

 “快又多”的课堂只令少部分思维超快的学生受益,多数学生都是懵懵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最大程度上激起学生的兴趣或自信心等。

 

在小组课堂上,小组成员各抒已见,发挥己长。对于比较内向的学生,课堂为其提供了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使其从中获得自信心和成功的体验。对于思维快、用于表达自我的学生,由于思维敏捷,往往这类学生容易疏忽过程中的细节,此时其他学生就能补充过程中的不足。在这样的课堂上,小组成员真正做到相互学习,并且更容易建立深厚的友谊和归属感。

 

 

而言之,一个好的课堂,应该聚焦在课堂的效益上。选择大多数孩子都能有所收获的课堂,而不是让孩子成为陪跑者。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4-4-30 22:54 , Processed in 1.03742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