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教育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中国教育论坛 首页 要闻 查看内容

陷入怪圈!我的孩子明明很努力,成绩还是一团糟?

2017-12-20 15:09| 发布者: 代发| 查看: 202| 评论: 0

“我的老师上课从来都是一个表情,很少与我们互动,不知道是不是为了赶进度,总觉得她讲课速度好快;几乎没有给我们思考的时间,直接就将方法讲出来。有同学给她反映过,却没有一点变化。老师心里究竟怎么想的?我该怎么办?”

 

近期,在某论坛上出现一个很热的帖子:一个学生在网上发出了对老师教学方式的质问,帖子一出,引起了不少网友的热论;

 

部分学生家长表示,老师是为了让学生能适应考试,这也是无奈之举。但出现更多的是支持学生,不认同老师做法的声音:

 

@小蚂蚁搬家:教学速度太快,孩子根本没时间消化,就要学新的东西,家长孩子压力大呀。

 

@聪聪:同感,我孩子上初一,回来也反映数学老师教的很快,一题很快讲完,“啪”掐掉,反应慢的还不知云里雾里。真搞不懂,教这么快干嘛,每学期教学时间又不是不够。

 

@兔子牛顿:上课上那么快,还没消化就复习提高,这样不怕撑死哈!

 

@夜之文:解题思路很重要,不能忽视吧,特别是数理化之类的的演算过程,好多老师好像不太重视演算过程了。

 

@小圆子:老师根本不按进度讲,课全部讲完,然后一个多月时间,做大量的卷子、试题,孩子作业都做晕了,本来前面的基础都还没有打扎实。

 

blob.png 

 

看过留言,不知道大家对这种“快又多”,主张“效率”的上课方式有什么想法?

 

其实,大部分家长的感触都是由心而发,并且有一定道理的。正如在生活中,为了追求效率,我们刷朋友圈、刷公众号,往往是一目十行;但回想刷过的那么多文章,真正有深刻印象的有多少?记住的内容又有多少?可能这远远比不上静心看一本书的收获。

 

而学生的学习也是一样,课堂节奏快,内容多,老师为了教学进度,直接把方法抛出,可能学生当时记住了题目的做法,但实际是失去了思考如何解题的过程,遇到同类型的题目,学生往往只会按记住的方法解题,而一旦题目出现变式,就无从下手。

 

这也是中国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靠大量的记忆跟练习,变得“很会考试”,但却往往被诟病创新意识和能力偏低。

 

被诟病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课堂节奏太快和大量的刷题挤占了学生思考的空间,从长远看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小助手想问一句:这样的“效率”你还喜欢吗?

 

blob.png 

 

然而,那我们应该如何实现真正的有效学习呢?

 

一、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唤起“数学思考”的能力

 

帖子上很多家长反映,为了追求效率,课堂上不互动,忽略解题过程思考的课堂是行不通的。

 

对比片面追求效率的教学方式,一个好的课堂需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数学思考”的氛围。

 

在学习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切实的问题场景切入,比如计算到达某地,乘坐何种交通方式的用时最短;再通过小组合作,互相碰撞思维,交流答案。逐步培养“数学思考”的能力和对数学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进一步成为一名知识的“探究者”,而不是单纯地被动地接受答案。

 

blob.png 

 

二、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行实践拓展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深入的过程;通过创设情境激起学习兴趣后,我们需要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并进行解释和推理论证,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做题、应用熟练后,要开始对知识点进行拓展,比如在了解路程计算公式后,如何利用已有知识处理更复杂的路程问题,需要我们自己不断去拓展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一反三”。

 

blob.png 

 

三、摆脱“低质量勤奋” 带来的 “低效努力”

 

学习中,孩子们经常会被一些低质量的“汗水”蒙蔽了双眼,却不知在“低效努力”掩盖下的是“真懒惰”。

 

当快节奏的学习过后,有些孩子没有吸收好,只能每天机械地记笔记、刷题,而不“琢磨”、不“走心”,白白浪费了学习时间,所以才有了“明明很努力,却没有好成绩”的困惑。

 

 

笔者认为,我们需要更理智地看待这种情况,同时有几个点需要再思考:

 

1、 认清自己的定位,是否真的可以融入“快又多”这种不具普适性的课堂?

 

2、 当自己对老师过快的教学速度表现出不适应时,是否应寻找注重精讲的“学得透”课堂?

 

3、 当自己对老师过量的教学内容不理解时,是否更多寻求与同龄人交流的机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联系我们|网站荣誉|加入团队|免责声明|中国教育论坛 ( 闽ICP备13009482号 )  

GMT+8, 2024-5-1 03:31 , Processed in 1.22615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Theme bychinaedubbs

© 2001-2013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